中心简介
新闻动态
研究团队
友情链接
唐大才校友向学校捐赠塞尔维亚语专业老教材等珍贵校史实物
来源:党委宣传部 日期:2018-07-13 浏览次数: 字号:[ ]

7月6日,抢救性挖掘校史工作小组赴河北任丘对北二外1966级东欧语系塞尔维亚语班学生唐大才进行采访。采访期间,唐大才校友将个人珍藏的二外老学生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7周年天安门观礼入席证、塞尔维亚语专业老教材等一系列具有校史研究价值的实物捐赠给了母校。

北二外1966级东欧语系塞尔维亚语班学生唐大才接受抢救性挖掘校史工作小组的采访

唐大才为烈士后代,于1966年从山东大学俄语系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东欧语系塞尔维亚语班学习,在塞尔维亚语班时任教师汪丽敏的安排下,唐大才曾经负责班上教材的内容编排和打印分发。他回忆说,二外建校初始,环境艰苦、百废待兴。塞尔维亚语专业当时一共有15位同学,全班只有一本塞俄字典和一部上海生产的鹦鹉牌录放机,教材是由二外的打字室打印出来的。条件虽然艰苦,班里大家学习的主动性却非常高,克服种种困难,毕业时他们每个人大约掌握了3000多的词汇量,其中一位同学甚至抄写完了整本的塞俄字典。

“当年二外很是艰苦,但是同学们都感觉她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他说,“学校北门东边有一个露天游泳池,早上游完泳去上课,下课了买一筐西红柿同学们一起吃,那段时光简单幸福”。

唐大才校友翻阅收藏数十年的《塞语讲义》

唐大才还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7周年国庆节他作为二外人参加天安门观礼的难忘经历。1966年9月29日,他和其他观礼嘉宾一起在中南海小礼堂现场聆听了周恩来总理的讲话;10月1日,他们同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共同观礼;10月2日上午,他们接受了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的接见。珍藏至今的国庆17周年观礼出席证时时提醒着他,这是他人生中一份无上的光荣。

唐大才校友向校史工作小组展示个人保存的塞语词典

唐大才说,在二外的学习生活经历,给他的一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锻造磨炼了他的品格——首先是坚定的爱党爱国的信念,这是二外给予他的“基因”;二是每当他回忆起周总理在二外吃完饭用馒头擦拭碗沿的故事,都告诫自己一定要一生清廉;三是艰苦朴素、认真负责,所有经自己手处理的事情,都认认真真完成。他寄语今天的二外学生:“青春是最宝贵的,是进行知识储备的最佳阶段,年轻人应该充分把它利用起来,积累好知识以后,为国出力、为民服务。同学们恰逢新时代,国家正在着力建设一带一路,我们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然需要高水平的外语人才,‘小语种’有大用途。今天的条件与机遇和当年不可同日而语,年轻人要有使命感,力争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的人才。”

唐大才校友部分捐赠物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7周年天安门观礼入席证(左),塞尔维亚语专业老教材(右)

为唐大才校友颁发捐赠证书

采访的最后,唐大才校友将他珍藏了数十年的二外学生证、国庆17周年天安门观礼出席证、整套塞尔维亚语专业老教材、塞尔维亚语图书、塞俄词典等校史实物和部分个人收藏品捐赠给了学校。国内合作与交流处工作人员张帆为唐大才校友现场颁发捐赠证书。

抢救性挖掘校史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党委宣传部、国内合作与交流处相关工作人员参与了本次活动。

新闻动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